天地Music

标题: 音视频接口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天地音乐    时间: 2013-1-8 20:39
标题: 音视频接口
视频接口& ~# f0 E& ]1 h9 Y; I/ }: C
' `, H7 a. m8 b2 G
1、射频
" c6 P# x; s: D$ W! N$ s2 m3 U
2 b6 _( h0 T% C天线和模拟闭路连接电视机就是采用射频(RF)接口。作为最常见的视频连接方式,它可同时传输模拟视频以及音频信号。RF接口传输的是视频和音频混合编码后的信号,显示设备的电路将混合编码信号进行一系列分离、解码在输出成像。由于需要进行视频、音频混合编码,信号会互相干扰,所以它的画质输出质量是所有接口中最差的。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也常用RF连接,但这种情况下,它们传输的是数字信号。
0 y8 M% J& K7 e
* @3 n# Z7 V( x6 x. f
' x$ z  ]  ?+ G  X: H: C6 D
, }# j# J7 g+ }7 g+ k; k
1 k  a! V# ^  Z* H
$ B- N8 Y$ n: W! P% p. ?  h. X2、复合视频
. u& H8 V; J# J  y3 {' X( t
3 j6 F8 Q) `8 A/ S& m0 [0 c" m不像射频接口那样包含了音频信号,复合视频(Composite)通常采用黄色的RCA(莲花插座)接头。“复合”含义是同一信道中传输亮度和色度信号的模拟信号,但电视机如果不能很好的分离这两种信号,就会出现虚影。
6 a6 }1 |7 N" V8 l; o; V( G" M8 p# |% S7 w) t8 I. g

3 g2 U; X0 z! m) G6 f% b9 H& `3 a
6 C. `3 n2 j+ l$ k. h3 H: P) c6 V4 n0 t6 B0 O* \- H

* O  w9 R. [% Z; T' s" P! f1 E& k3、S端子
' e/ R6 ]$ {/ a& g) V
2 W: E! f0 V( Y- xS端子(S-Video)连接采用Y/C(亮度/色度)分离式输出,使用四芯线传送信号,接口为四针接口。接口中,两针接地,另外两针分别传输亮度和色度信号。因为分别传送亮度和色度信号,S端子效果要好于复合视频。不过S端子的抗干扰能力较弱,所以S端子线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7米。
) J: h8 W0 X4 h. `2 ?" P8 P0 e# Y- X% j
6 w: ?+ b$ l: ?# t' d0 o0 U

" q) l+ v/ I6 z/ d9 ]0 f# Z! p
5 K! m# ]* s9 A  j. m* @) s5 V4、色差: q# w# e9 B- ^- y- k/ I+ L5 j/ Y/ G9 @
色差(Component)通常标记为Y/Pb/Pr,用红、绿、蓝三种颜色来标注每条线缆和接口。绿色线缆(Y),传输亮度信号。蓝色和红色线缆(Pb和Pr)传输的是颜色差别信号。色差的效果要好于S端子,因此不少DVD以及高清播放设备上都采用该接口。如果使用优质的线材和接口,即使采用10米长的线缆,色差线也能传输优秀的画面。
7 ]7 R9 M6 X) q9 z& I
, t" E  `: G9 t: p2 E4 \% j& i5 Y! t* r8 t/ a8 j/ z$ z. Q, i9 M

1 M( s% @. M9 q' D, t% d1 S+ c8 ?1 |7 J+ h' U) f  J" P
- V  N/ r3 r4 J. j  o/ _+ H
5、DVI( q# Y  I( Y4 \! T1 X7 i

% b4 C5 \# g' k5 XDVI(Digital Visual Interface)接口与VGA都是电脑中最常用的接口,与VGA不同的是,DVI可以传输数字信号,不用再进过数模转换,所以画面质量非常高。目前,很多高清电视上也提供了DVI接口。需要注意的是,DVI接口有多种规范,常见的是DVI-D(Digital)和DVI-I(Intergrated)。DVI-D只能传输数字信号,大家可以用它来连接显卡和平板电视。DVI-I则在DVI-D可以和VGA相互转换。
$ Y3 ]' k5 O, L% r" ]. d
+ [: P* G9 \4 D# [- ]6 g0 Y$ Z# }3 g, |
7 o  u" ^$ H1 G" ?/ m  |! ]9 Q
! E' u6 M0 w( F% {7 ?# R

1 F/ E: C* c. X: U$ ^* Q6、HDMI
! M3 J# D7 h, W" F5 u# A% o! F* N6 G  `1 u
HDMI(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)接口是最近才出现的接口,它同DVI一样是传输全数字信号的。不同的是HDMI接口不仅能传输高清数字视频信号,还可以同时传输高质量的音频信号。同时功能跟射频接口相同,不过由于采用了全数字化的信号传输,不会像射频接口那样出现画质不佳的情况。对于没有HDMI接口的用户,可以用适配器将HDMI接口转换位DVI接口,但是这样就失去了音频信号。高质量的HDMI线材,即使长达20米,也能保证优质的画质。: K1 A. z: K" H# {6 b
# t2 ]: S. Z3 `8 R# U
; z1 F+ s3 G# ~: Q3 H+ r

, j/ B0 E6 \0 n2 S9 d
- f' G2 n7 W# M, m( T' g音频接口:0 C: B; c& t9 W6 G

1 Y: `; m1 D& m7 k1 Z1、TRS接头TRS接头是一种常见的音频接头。TRS的含义是Tip(signal)、Ring(signal)、Sleeve(ground)。分别代表了该接头的3个接触点。TRS 插头为圆柱体形状,触点之间,用绝缘的材料隔开。为了适应不同的设备需求,TRS 有三种尺寸:6.3 mm,3.5mm,2.5mm3.5mmTRS接头又叫做小三芯或者立体声接头,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最主要的声卡接口,除此之外,包括绝大部分MP3播放器,MP4播放器和部分音乐手机的耳机输出输出接口也使用这种接头。(6.3mm) TRS接头(俗称:大三芯)它是一种常见的音频设备连接插头,一般用于平衡信号的传输或者非平衡立体声信号的传输,用作平衡信号的传输时候,功能与卡侬头一样。(注:将在后文对平衡信号和非平衡信号进行介绍)。(6.3mm)TRS平衡接头能提供平衡输入/输出。除了具有耐磨损的优点外,还具有平衡接头独有的高信噪比,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。2、RCA接口RCA 是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的缩写词,因为RCA接头由这家公司发明的。RCA俗称莲花插座,又叫AV端子,也称AV 接口,几乎所有的电视机、影碟机类产品都有这个接口。它并不是专门为哪一种接口设计,既可以用在音频,又可以用在普通的视频信号,也是DVD分量(YCrCb)的插座,只不过数量是三个。 RCA接头是目前为止最为常见的一种音/视频接线端子。这种双线连接方式的端子早在收音机出现的时代便由RCA录音公司发明出来,还有一个更老式、也比较奇怪的称呼叫做“唱盘”接头。  RCA通常都是成对的白色的音频接口和黄色的视频接口,它通常采用RCA(俗称莲花头)进行连接,使用时只需要将带莲花头的标准AV 线缆与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即可。它通常采用RCA(俗称莲花头)进行连接,使用时只需要将带莲花头的标准AV线缆与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即可。接头就是常说的莲花头,利用RCA线缆传输模拟信号是目前最普遍的音频连接方式。每一根RCA线缆负责传输一个声道的音频信号,对于多声道系统,就要根据实际的声道数量配以相同数量的线缆。3、XLR接头,又被称做卡侬头。这里需要提醒的是,XLR接头可以是3脚的,也可以是2脚、4脚、5脚、6脚。由于采用了锁定装置,XLR连接相当牢靠。XLR接头通常在麦克风、电吉他等设备上能看到接口的概述 XLR—Cannon X Series,Latch, Rubber  —俗称卡侬接头(Cannon),与RCA(莲花头的接口)模拟音频线缆直接传输声音的方式完全不同,平衡模拟音频(Balanced Analog Audio)接口使用两个通道分别传送信号相同而相位相反的信号。接收端设备将这两组信号相减,干扰信号就被抵消掉,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模拟信号。此种接头是由三个接点所组成,分别为1-- Ground接地;2--热端(+级);3--冷端(-级),当然也有的设备里规定3是热端(+级);2是冷端(-级),这点要看清楚设备的说明书。  卡侬连接插件是专业音响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接插件,可用于传输音响系统中的各类音频信号,一般平衡式输入、输出端子都是使用卡侬接插件来连接的。在某种意义上说,使用卡侬接插件也是专业音响系统有别于民用音响的特征之一,其好处是:  a、 采用平衡传输方式的,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,利于远距离传输(不大于100米)。  b、 具有弹簧锁定装置,连接可靠,不易拉脱。  c、 接插件规定了信号流向,便于防止连接上的差错。卡侬插头有公插与母插之分,插座也同样有公插座与母插座之分。公插的接点是插针,而母插的接点是插孔。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惯例,以公插头或插座作信号的输出端;以母插头、插座作为信号的输入端。
; \# }& e" ]5 d9 \% O, v
1 M4 t- N6 @9 a/ T
- ?; R9 ^& d2 Q6 `7 h/ ^. Z( T) Z* b+ O/ i* W5 k% x) A

" a% v: `. f& c6 [




欢迎光临 天地Music (http://www.hcx333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